青光眼不只得一種。事實上,將青光眼歸入眼科疾病一類最為恰當。其中兩種包括:
開角型青光眼
由於液體無法從眼內正常排出會令內眼壓上升,從而導致視覺質素逐步下降。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長時間,所以可能難以檢測,除非您及時預約眼科醫生做青光眼篩查。
閉角型青光眼
由於通道堵塞,眼睛同樣無法正常排出水份。其不同之處在於眼睛虹膜未能正常張開。眼壓上升也快得多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您可能會經歷嚴重頭痛和噁心等痛苦,需要即時就醫。
一般而言,青光眼可以分為幾種型態,原發型最多的是隅角開放型及隅角閉鎖型,次發型的種類就比較多,可能是受傷引起或是因其它眼睛疾病所造成的,甚至是點了其它藥物引起的 ( 例如類固醇的藥水 )。
早期的原發型的青光眼病人大多沒有症狀,特別是隅角開放型的病人,可能有一些眼睛的漲痛感,但是大部份的人都會以為是眼睛疲勞造成的感覺,並不了解眼壓高也有這樣的感覺。
而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病人比較會因急性發作,而有劇烈的疼痛及視力模糊,甚至有一些病人會有頭痛、噁心、嘔吐感。
造成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,最終都會導致視神經細胞喪失,造成視野缺損、視力下降。常見的成因如下:
•眼壓過高,是造成青光眼的重要原因,也是目前唯一可治療的
•眼部灌注壓不足,與血管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偏頭痛有關
•神經營養因子缺乏
•自體免疫疾病
•細胞修復機制失調
•血管系統調節異常
目前仍是以藥物治療為原則,除了隅角閉鎖型的青光眼病人必須接受雷射虹彩造口術之外,大多數的青光眼的治療仍是以藥物為主,但是如果藥物的反應不良,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。
年過四十,必須每年一次接受檢查(測量眼壓,檢查眼底,必要時做視野檢查),確定有無青光眼。若家族有青光眼病史,或身體疾病,如糖尿病、血管硬化、貧血,則屬罹患青光眼之高危險群要提高警覺。青光眼的治療,是控制眼壓、穩定病情,而非治癒。若患有青光眼,則須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指導服藥。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,青光眼引起的眼盲是可以防止的。
青光眼評估不應只有量測眼壓,很多青光眼患者眼壓都是正常的。
完整的評估包括眼壓、眼睛結構、視神經盤、視神經纖維、視野、視力、角膜厚度等。
青光眼患者早期視野檢查可能正常,但實際上已有部分視神經損失。因此若能早期評估視神經纖維結構的改變,就能更早偵測視神經損失。
評估視神經的結構,傳統檢查大多依賴醫師的主觀判定,因此個別差異性較大。
最新可利用非侵入性的眼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,更為客觀且精確數據化的評估,且可長期追蹤整體趨勢,早期診斷青光眼。
青光眼如同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疾病,只能控制而無法痊癒。目前無任何方法可讓萎縮的視神經再恢復功能,只有定期檢查,才有可能及早診斷並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