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定期洗牙的目的,就是破壞並去除菌膜。接下來將針對造成蛀牙與牙周病的菌膜,康朝星做進一步的說明。人類皮膚表面住著許多皮膚葡萄球菌,這些細菌會分泌酸性物質,保護皮膚遠離細菌感染。不過,這些細菌並不會群聚結塊作惡,因為老舊的皮膚細胞會陸續剝落,長出新皮膚。

teeth-1670434_640.png

牙菌斑(牙醫師稱之為牙菌斑生物膜)是微小的細菌,在牙齒上聚積而成。生物膜是遍布整個自然界、類似薄墊的黏性微生物群落。它們團結合作確保彼此的生存,往往很難去除。
有趣的是,牙菌斑生物膜由超過700種口腔細菌構成。除引起輕度至重度牙齦問題外,牙菌斑細菌也可將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酸,牙齒琺瑯質受酸侵蝕,而逐漸導致蛀牙。

然而,細菌卻會在牙齒表面集結成一大塊,因為牙齒與牙齦表面不會長出新的表層剝落,換言之,這裡不會新陳代謝,這正是牙齒疾病最棘手的地方。
相同問題也會出現在醫療用的導管上。導管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插入體內的塑膠管,使用於血管、消化器官、尿道等地方。當細菌附著在導管上繁殖成一大塊,就變成新的感染源。因此細菌學家將殺菌劑也殺不死的一大塊細菌稱為菌膜,爾後廣受醫界注意。細菌在菌膜中會形成特別的生態系,齒科則將附著在牙齒表面的菌膜稱為牙菌斑,也就是齒垢。

相信許多人洗牙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,洗牙時機械發出滋滋的聲響,伴隨而來的酸痛感,再加上洗牙漱口,總會吐口出幾口鮮血,讓許多人害怕不已。其實,洗牙出血代表牙齦正在發炎,絕對不是牙醫師的技術不好。
當牙齦開始發炎,代表人體正在對抗牙齒上的細菌。由於牙菌斑及牙結石上的細菌,會釋放出有毒的酸性物質傷害牙周,但人體對這些酸性物質並非毫無招架之力,牙齦發炎代表身體正自動運送血液到牙齦,提供抗體抗衡細菌,當牙齦的血液增多,這些充血的牙肉不僅外觀看起來發紅腫脹,同時還會變薄。
這些變薄的牙齦只要一受到外界刺激,像是刷牙或是洗牙,就會開始流血,當牙結石清除乾淨,發炎的牙肉逐漸消腫,流血的狀況便自然會改善。

洗牙不一定能讓牙齒變白。一般人的牙齒顏色其實普遍偏黃,牙齒上累積的牙菌斑也會讓牙齒泛黃,再加上若長期喝咖啡、喝茶、抽菸,又未確實做好口腔清潔,讓牙齒表面累積一層黃垢,看起來就更黃。
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,以及些微因食物造成的黃垢,因此許多人洗完牙會覺得牙齒稍微變白,但要做到全齒美白,還是要進行牙齒美白療程,才能對症下藥。

洗過牙的人,一定認為洗牙的目的是「清潔牙刷刷不到的地方」。不過,洗牙「清潔」的重點其實比你想的還複雜。或許大家對洗牙的功用會感到有點陌生,但只要看清「菌膜」的真面目,對於「為什麼需要定期洗牙、為什麼擦藥無效、為什麼只靠居家保健牙齒沒用」等疑問,就能獲得解答。定期洗牙的目的,就是破壞並去除菌膜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洗牙 康朝星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康朝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