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eyes-3613710_640.jpg

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,表示眼球內的水晶體變黃而混濁,光線無法完全穿透造成視覺模糊所致。所謂人老「珠」黃,用來形容白內障真是非常貼切。

水晶體大多由水和蛋白質纖維組成,為了保持水晶體透明,讓光線順利通過。水晶體中的蛋白質纖維是以一種相當精確的方式排列,隨年齡增加,水晶體的組成會產生變化,蛋白質纖維的結構也會逐漸分解,有部份纖維會凝聚在一起,造成水晶體小部份區域混濁。

白內障初期會有眩光、雙影、老花度數不穩定的現象,有時候由於水晶體的屈光度增加,反而使老花眼度數減低,有些人還以為得到視力的「第二春」,但接著而來就是視力降低,此外有些白內障,水晶體的晶核會變得又黑又黃造成色覺異常,因此有許多著名的美術家如梵谷等,晚年的作品都明顯呈現灰黃的色調,想必跟白內障的發生有著密切相關。

白內障常見的症狀
▲主要症狀為漸進式的視力模糊,減退速度依個人情況而不同。
▲明暗對比不易分辨、色調改變、物體顏色變得昏暗。
▲有複視、畏光、夜間炫光等現象。
白內障可以預防嗎?
▲老年性白內障雖無法有效預防,外出時可配戴防紫外線鏡片的太陽眼鏡;適量的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之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水果,補充維他命A、C、E;避免抽煙,可以減少白內障產生或惡化的機會。
▲保護眼睛避免碰撞或穿刺傷,不任意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或藥物,罹患有糖尿病的人,要好好控制血糖,可減少其他類型白內障的發生。

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,就是用手術將混濁的水晶體移除,替換透明的人工水晶體。藥物、飲食、運動及光學器具都無法治癒白內障。

白內障的治療,仍是以手術為主,一般市面上點的白內障藥水,心理治療的層面較大。至於什麼時候適合開刀,倒是沒有一定的標理可循,完全看患者的決定。如果患者覺得要打電腦要看雜誌,要求要有好的視力,那麼就可以早點開刀;如果患者認為只要吃飯沒有問題就好了,那也可以慢幾年再開。總之,由於儀器設備的進步,開白內障已經不像二十幾年前那麼困難,現在開刀只要數十分鐘,並不一定要住院,而植入的人工水晶體,材質與矯正視力的效果也非常好。

有很多因素,依照流行病學的統計是會促進白內障的進行,在日常生活上儘量避免接觸,對白內障是有抑制作用的,例如吸菸、喝酒等;全身性疾病方面如高血壓與糖尿病對白內障也有影響;環境方面首提紫外線的照射,當水晶體吸收了光線中的紫外線,水晶體會變得較混濁,日久累積就形成白內障。所以戶外活動帶帽子、戴太陽眼鏡,這些防護措施,都很有必要。至於在飲食方面,富含抗氧化的食物,如維生素C、E、B2、胡蘿蔔素等都是對白內障的抑制有效的抗氧化物。在藥物方面最有名的是美國仙丹-類固醇,它所造成的白內障很早就會影響視力而且進行很快。這是有服用這方面藥物的患者必須注意的。

電磁波輻射:研究表明,幾乎任何波長的電磁波照射都會損傷晶狀體。晶狀體對反復小劑量照射有累積作用。晶狀體對微波射線的熱損傷很敏感,長期低劑量照射微波比高劑量更具有潛在危險。長期慢性紫外線照射可誘發核性白內障加速生成。
吸菸:多數研究表明,吸菸可增加發生晶狀體混濁的危險性,因為香菸的煙霧中含有能損害抗氧化劑防護結構的物質,以及能直接改變晶狀體蛋白的物質,從而發生核性或後囊下白內障。
血壓:研究發現白內障患者有高血壓的多於低血壓的。但真正的致病因素可能並不是高血壓,而是某些抗高血壓藥物,如利尿劑。高血壓、血管硬化導致血液循環障礙,影響晶狀體賴以供應營養物質的房水,可間接使晶狀體營養障礙而發生白內障。
糖尿病:隨著血糖水平的增高,白內障的發病率也增高。
藥物:類固醇可導致後囊下白內障的發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白內障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康朝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